台語不『輪轉』的愛蜜莉當然是很少聽台語歌


最近聽到一首黃乙玲唱的『春花秋月』


沒想到李後主的詞 配上優美的和聲和編曲後可以讓台語歌這麼有『質感』


用了很多的弦樂編制是不是更貼切的詮釋亡國哀痛的心情呢?




 

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詞,南唐後主李煜雖是亡國君主,


但在文學上的成就是無可取代的,這尤其表現在他寫的詞方面!


也因為有這樣國破人亡的經驗,在他後期的詞品中充滿壯闊的亡國悲哀!


虞美人這首詞其實是李煜的絕命詞了,在北宋成為俘虜的李煜,悲歌著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!


宋太宗覺得聲聲刺耳,便賜毒藥結束了他的生命!


 


↓同樣的詞也有國語版喔~~~大家自己比較看看吧^^


  鄧麗君~幾多愁~


 


 

語譯: 

春季嬌美的花朵,秋日皎潔的明月


這樣的良辰美景,曾幾何時,已然逝去,


而往事歷歷,又知道有多少呢?


昨夜,小樓上又吹起了陣陣東風,


在這明月高掛的夜晚,不忍再去追憶故國南唐的昔年往事。


以前我那宮裡的雕紋欄杆與玉石庭階,應該尚存,


而今我的容顏,卻已不復往日。


試問能有多少愁緒?


正像那奔流向東的春水,難以抑鬱,連綿不絕。


 


◎為什麼虞美人是李煜的『絕命詞』呢? (網路上找的答案..)


宋人王銍《默記》記載

太平興國三年(978)年的某一天,宋太宗問李煜的舊臣徐鉉,“你見過李煜沒有?”徐鉉回答:“臣下怎麽敢私自去見他?”太宗說:“你這就去看看他,就說是朕叫你去見他的。於是徐鉉來到李煜的住處,在門前下馬,見一老卒守在門口。徐鉉對老卒說:“我要見李煜。”老卒說:“聖上有旨,李煜不能與外人接觸。你怎麽能見他?”徐鉉說:“我今天是奉聖上旨意來見他的。”


過了一會兒,李煜戴著紗帽,穿著道服出來。坐下後,兩人沈默不語。李煜忽然長歎一聲,說道:“真後悔當日殺了忠臣潘佑、李平。”意思是早些聽信潘 佑、李平的勸諫,治理好朝政,也不致於今天稀裏糊塗地做了俘虜。李煜說出這話的結果,自然會引起宋太宗的猜疑,而招致殺身之禍。


一則李煜原本無心計,二則是當年李煜殺了潘、李二人後就有些後悔,這悔恨一直埋藏壓抑在心頭,所以這天一見舊臣徐鉉,也就脫口而出了。由此可見李煜的誠實。這是詞人、藝術家應有的稟性,但在生死存亡的政治鬥爭中,這種性格卻是很難生存的。


果不其然。徐鉉離開後,太宗就宣召徐鉉,詢問李煜說了什麽話。徐鉉不敢隱瞞,只好照回復了李煜的話。宋太宗聽後,便下決心除李煜。分析走來,這件事不能怪徐鉉告密,太宗派徐鉉去見李煜,其實就是有意去找他的碴兒,以借機除掉李煜。即使徐鉉隱瞞不說,太宗也會找其他的藉口。何況徐鉉爲保自家性命,也不敢隱瞞。負責監視李煜的老卒,在門外聽見了,說不定也要向太宗彙報的。


七月七日,李煜爲慶祝自己的生日,讓跟隨來宋的南唐樂會演秦音樂,聲聞於外。太宗聽說後,龍顔大怒。同時,李煜〈虞美人〉詞也傳入禁宮中,太宗聽了“小樓昨夜又東風”和“一江春水向東流”之句,更起殺心。於是派人送上牽機藥,毒死了李煜。就這樣,一代詞人李煜,在他降臨“人間”的同一天魂歸“天上”。



 


詞聖~李煜(937年-978年),或稱李後主,為南唐的末代君主 (因為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時,已向後周皇帝柴榮稱臣,去了帝號),祖籍徐州。李煜原名從嘉,字重光,號鐘山隱士、鐘峰隱者、白蓮居士、蓮峰居士等。政治上毫無建樹的李煜在南唐滅亡後被北宋俘虜,但是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詞人,作品為千古流傳。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晴寶貝 的頭像
    晴寶貝

    晴寶貝的甜蜜心事

    晴寶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